经济学家警告人工智能泡沫风险:英伟达乐观预期或脱离实际
    - 2025年11月4日
 - |
 - 03:57
 
经济学家史蒂夫·汉克(Steve Hanke)对当前围绕人工智能的过度炒作发出警告,认为市场对其的兴奋情绪可能已经超越现实。他指出,目前的人工智能热潮与历史上其他市场泡沫的狂热阶段如出一辙。
尽管许多投资者将人工智能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但汉克对此持怀疑态度。他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文表示:“当前关于人工智能的营收预测与经济现实严重脱节。”他进一步警告称,过高的市场预期可能导致普及速度放缓,并削弱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
英伟达CEO黄仁勋很可能在夸大其词。
人工智能泡沫依然存在。一些公司发布的营收预测更像是天方夜谭——一个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pic.twitter.com/3o3pFASIVB
— Steve Hanke (@steve_hanke)2025年11月2日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描绘截然不同的未来图景
然而,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则对人工智能的前景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就在几天前,他在华盛顿的一次活动中发表演讲,驳斥了将当前的人工智能热潮与历史上的投机泡沫相提并论的观点。
黄仁勋将其描述为“一场结构性转型”,而非短暂的泡沫现象。他认为,全球正在从通用计算向加速计算过渡,而这一趋势仍处于早期阶段。他还强调,企业愿意为人工智能服务支付高昂费用,因为这项技术能够创造真正的经济价值。
经济怀疑论与科技信仰的碰撞
汉克则认为,这种普遍存在的乐观情绪正是泡沫形成的根源。他指出,当前市场对人工智能的追捧更多是基于炒作,而非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我们以前见过类似的套路,”他写道,暗指互联网泡沫和清洁能源热潮时期,投资者盲目追逐无限增长的愿景,却忽视了实际利润的到来。
他的观点再次引发了经济学家与交易员之间关于人工智能财务前景是否被过早高估的争论。部分人士认同汉克的担忧,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公司具有变革性潜力,但它们仍然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并且高度依赖少数大型客户——尤其是像英伟达这样的行业巨头。
英伟达的主导地位或成双刃剑
英伟达近年来凭借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迅速崛起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这些芯片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和云平台,推动了其持续旺盛的需求。然而,这种主导地位也带来了集中风险。
分析师警告称,英伟达的收入过于依赖少数超大规模客户,一旦人工智能支出放缓或市场预期落空,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冲击风险。尤其是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或企业推迟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的情况下,这种依赖性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性。
该术语指的是加密货币价格在特定时间段内偏离其平均值的程度。
对于英伟达而言,这将暴露其估值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持续的乐观情绪,而非有保障的现金流。
人工智能叙事中日益扩大的分歧
黄仁勋的自信与汉克的怀疑之间的对立,反映了科技领袖与传统经济学家之间的更广泛分歧。一方面,人工智能被视为能够重塑行业的划时代突破;另一方面,它也被认为是金融市场发展速度远超实体经济能力的又一例证。
在权衡这两种极端观点时,核心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人工智能是否能够真正兑现其万亿美元的承诺,还是会成为创新速度超越盈利能力的又一个警示故事?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