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ton Network:RWA赛道中的务实探索与机构级创新

芒果小洛1 小时前

作者:Haotian;来源:X,@tmel0211

近期,Canton Network在RWA(真实世界资产)赛道引发了广泛关注。凭借1.35亿美元融资以及高盛、汇丰、DTCC等华尔街巨头的支持,该项目被定位为“全球金融操作系统”。然而,这究竟是又一个华尔街叙事的神话项目,还是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创新?以下是我的分析:

1)Canton的独特之处:从代币化到原生化

市面上大部分RWA项目本质上仍是传统金融中介主导的合成资产模式,区块链只是作为资产映射的技术工具。而Canton Network则采取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资产发行方直接在链上原生发行资产。

以DTCC(美国证券托管清算公司)为例,它可以在Canton上直接发行美国国债,智能合约本身即具备法律效力,买家和发行方之间建立的是直接合同关系,无需中间商介入。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效率,还降低了交易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并非简单的“代币化”,而是“原生化”。虽然表面上看似只是概念的变化,但其底层逻辑完全不同。目前,Canton平台上已有120亿美元的监管级资产实现原生发行,涵盖债券、货币基金、另类投资基金等多种类型。

2)隐私设计:合规与隐私的平衡点

近期,Zcash在二级市场的表现点燃了市场对隐私技术的兴趣。然而,Canton的隐私属性与Zcash面向公众支付场景的设计存在显著差异。

Canton专注于受监管的机构业务,强调“选择性可见/按需披露”。具体而言,交易双方可以保持隐私,但监管机构在需要时仍可随时进行审计,且整个过程全程可追溯。这种设计旨在满足SEC、欧盟、GDPR等监管框架的要求,既保障隐私,又确保合规。

3)实际采用情况:ToB策略的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Canton平台注册钱包数量达到2.8万个,主要为机构账户。这一数据表明,Canton的定位是一个ToB的机构级基础设施,距离大规模C端应用仍有较大差距。

不过,这种策略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Canton团队选择优先攻克机构市场,再逐步向C端扩展,这是一种降维打击的策略。毕竟,机构市场准入门槛高、关系网络复杂、监管要求严格,是项目的护城河所在。

得益于这一策略,Canton的生态活动近期开始展现出活跃迹象。然而,即便如此,其价值增长曲线仍将受限于“机构采用度”,呈现缓慢但稳定的上升趋势。

总的来说,我认为Canton代表了RWA赛道中一个相对务实的方向。然而,其未来发展取决于两个关键变量:一是监管政策的演进速度,二是传统金融巨头拥抱链上化的决心。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