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lder们为何期待深熊?去伪存真或成市场新希望

安迪下木1 小时前

在与多位Builder深入交流后,意外发现一个共同的观点:他们不仅没有因熊市的到来而悲观,反而希望“深熊”能够持续更久。为什么?以下是对其心理的分析:

1)从2023年的铭文“伪创新”热潮,到东西方VC互不接盘的BTC Layer 2叙事,再到Solana掀起的AI Agent MEME资产发行热潮,以及BN主导的一系列人造内盘牛市,整个市场被切割成一波波短促的注意力节点:热闹但短暂,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可以说,“真牛”从未真正到来,而“假牛”却从未离开。 曾经熟悉的DeFi Summer、NFT破圈等由场内创新带动场外增量的“超级牛市”,如今已变得遥不可及。

2)最让Builder们感到绝望的是,当宣扬MEME Super Cycle的声音占据主导时,MEME文化已经演变成一个“叙事黑洞”,疯狂吞噬着市场对“技术创新”的关注。
试想,当PumpFun每天诞生上万个土狗MEME币,且一个MEME项目动辄达到100M甚至2B的市值高度时,市场参与者早已习惯了零和博弈的快感,完全失去了耐心去理解诸如去中心化Sequencer、Intent意图执行网络或ZK Coprocessor等技术概念。这让许多长期主义的Builder彻底失去了“存在感”。

3)更为致命的是,流动性充沛的退出时间窗口非常短暂。 踏实Build的项目由于Roadmap路线、Tokenomics设计等既定规划进展缓慢,而一些专为叙事而生的VC攒局项目或交易所内部生态项目则会想尽办法吸走本属于“价值项目”的流动性。
等到真正的叙事项目完成Build时,市场流动性已枯竭,TGE即破发,团队不得已破罐子破摔,投资人做市操纵、老鼠仓等行为频发,最终以最没有尊严的方式狼狈退出。 毕竟,没有流动性充沛的天时地利,“拉盘即正义”的概率可谓万里挑一。

4)关键在于,真正的技术创新需要长时间周期来验证并落地PMF(产品市场匹配)。 然而,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已不再利于创新的发生。现实的问题是,一个项目从技术攻坚到产品打磨再到生态落地,至少需要2-3年,甚至跨越周期才能真正建立品牌壁垒。但在新环境下,仅有3个月的时间窗口,所有人都在争先刷TVL、搞热度、争先TGE,谁还有耐心等待项目慢慢验证PMF?

因此,市场无奈陷入了一种荒诞的循环:真正的创新需要时间,但市场却不给时间;坚持长期主义的被淘汰,投机取巧的反而能套现离场。

综上所述,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Builder们期待的从来不是一次无力的“深熊”,而是希望通过深熊彻底去除那些阻碍真正创新的“噪音牛”。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