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稳定币的“双轨制”未来:JPYC与Progmat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瑾年说币2 小时前
日本的稳定币市场,正在呈现一种“双轨制”或“二元化”发展格局。这种格局并非偶然的市场演化,而是由日本独特的监管框架、深层次的产业需求以及截然不同的技术实现路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顶层设计”的结果。

引言:日本稳定币市场的“双轨制”格局

日本的稳定币市场正在形成一种独特的“双轨制”发展格局。这一格局并非偶然,而是由日本特有的监管框架、产业需求以及技术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条轨道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以 JPYC 为代表,服务于全球无需许可的 DeFi 生态;第二条轨道则是自上而下的传统金融巨头主导路径,以三大银行联合推动的 Progmat 平台为核心,目标是为机构级企业提供受监管的结算和证券代币(ST)解决方案。

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两条轨道的核心支柱——法律基础与技术架构,探讨它们如何从根本上决定了各自的市场定位,并揭示日本在加密行业中的国家级战略。

1. 双轨解构:法律基础与技术架构

轨道一:JPYC 的法律进化与“100 万日元之墙”

要理解 JPYC 的市场定位和技术用例,必须先了解其法律地位的演变。

  • 从“预付工具”到“资金转移工具”的合规升级

早期,JPYC 采用“预付支付工具”的法律框架,类似于“游戏点数”或“商场储值卡”,不可赎回为日元。然而,随着 2023 年《资金决济法》修订,稳定币被定义为“电子支付工具”,JPYC 的法律地位也随之升级。

2025 年 6 月,JPYC 停止发行预付型代币,转而取得“第二类资金转移业者”牌照。这一升级使其成为受监管的、可赎回为日元的“资金转移工具”。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100 万日元交易上限”的限制。

  • “100 万日元之墙”:法律框架定义的市场天花板

根据《资金决济法》,单笔交易不得超过 100 万日元,这被称为“100 万日元之墙”。这一限制使 JPYC 无法参与大规模的企业间清算、B2B 跨境结算等场景。

因此,JPYC 的技术架构天然面向公链,部署在以太坊、Polygon、Solana 等区块链上,服务核心的 DeFi 市场。然而,其开放的技术架构与受限的法律框架形成了独特错位,使其更适合服务 Web3 经济。

轨道二:三大银行与 Progmat 的“无上限”机构联盟

轨道二的叙事截然不同,它由日本金融的顶层设计驱动。

  • 基于“信托法”的全新法律基础

三大银行(三菱 UFJ、三井住友、瑞穗)选择基于“信托型稳定币”的法律路径,绕开了 JPYC 的“资金转移业”框架。这种模式没有 100 万日元的交易上限,适用于机构级结算。

  • Progmat 平台:解构“数字资产国家队”的技术架构

Progmat 是轨道二的技术底座,其股东阵容包括三菱 UFJ 信托、瑞穗信托、NTT Data 等日本金融与科技核心力量。它的目标是成为统一的国家级数字资产基础设施。

Progmat 的技术蓝图涵盖 ST(证券代币)、UT(功能型代币)和 SC(稳定币)。三大银行的稳定币发行正是为 ST 市场补上了关键的支付与结算拼图。

  • 银行稳定币的驱动力:“核心银行系统”的技术“旁路”

银行选择区块链稳定币平台,旨在解决现有系统的三大痛点:

  1. 互操作性:现有电子货币系统封闭且孤立,而稳定币可实现互换性和全球访问。
  2. 跨境支付:传统银行汇款链条漫长,成本高且延迟大,而稳定币可实现即时 P2P 转账。
  3. 核心系统的僵化:银行 IT 系统难以改造,“信托型”架构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旁路”方案。

2. “DeFi”与“机构”的市场定位

JPYC:服务于全球 DeFi 的“链上日元”

JPYC 的核心用户是全球无需许可的加密原生经济参与者,交易额在 100 万日元以下。

痛点一:DEX 流动性与 7x24 的日元外汇市场

JPYC 弥补了全球 DeFi 生态中“链上日元”的缺失,支持高效的日元即期外汇市场。

痛点二:将日本宏观经济环境“代币化”的套利工具

JPYC 将日本长期低利率政策“代币化”,允许 DeFi 用户执行链上日元套利交易。

痛点三:Web3 生态内的日元微支付

JPYC 还满足了日本本土 Web3 应用的小额结算需求。

Progmat:服务于 TradFi 的“B2B 机构结算工具”

Progmat 的核心用户是大型企业、机构投资者和银行。

痛点一(对外):B2B 跨境与企业资金结算(SWIFT 痛点)

Progmat 提供合规、无上限的 P2P 替代方案,解决了传统 SWIFT 系统高昂成本和时效性差的问题。

痛点二(对内):银行核心系统的现代化

“信托型”稳定币为银行存款赋予了可编程性,是一种低成本的现代化方案。

痛点三:证券代币市场的“券款对付”(DVP 痛点)

Progmat 稳定币的目标是为其生态中的证券代币市场提供现金支柱,实现高效的 DVP 结算。

3. 三大银行的真实战略意图

意图一:“中立平台”——构建行业“最大公约数”的唯一路径

三大银行联合行动,确保 Progmat 成为中立的行业公共基础设施。

意图二:防御与反击——构建“TradFi 合规护城河”

通过顶层设计,三大银行成功构建了一道深厚的“TradFi 合规护城河”,遏制了非主权稳定币渗透。

意图三:垄断“RWA 经济”的“结算收费站”

三大银行的战略闭环清晰:通过 Progmat 平台垄断资产端,通过稳定币垄断现金端。

结论:日本的“分区与建设”数字资产战略

日本稳定币市场进入“分区监管”与“顶层建设”阶段,两条轨道将继续平行发展,分别探索创新与掌控核心金融体系。

关于 Movemaker

Movemaker 是由 Aptos 基金会授权,经 Ankaa 和 BlockBooster 联合发起的首个官方社区组织,专注于推动 Aptos 华语区生态的建设与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 Movemaker 的立场。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