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昔日巨头pump.fun深陷舆论风波:巨额回购无果,生态扶持遭质疑
从与bonk.fun的竞争,到完成加密货币历史上最大规模的ICO之一,pump.fun在今年虽未再现去年的辉煌,但其表现依然可圈可点。截至今日,pump.fun已花费近100万枚SOL(约1.88亿美元)的手续费收入回购了占总供应量12.227%的$PUMP。

然而,持续且大额的回购并未让pump.fun的币价有任何起色,反而不断走低。其行为也引发了市场的不满。近日,拥有超过260万粉丝的大V Mario Nawfal在推特上公开抨击pump.fun:

「即使pump.fun是一家营利性公司,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令人匪夷所思。Solana一直在苦苦挣扎,而他们却卖出了十亿美元数量级的SOL。几个月前完成了$PUMP的ICO并承诺会有空投,但至今未兑现,也没有对整个生态进行任何再投资。哪怕抛开道德层面,单从商业角度来看,他们如此漠视成就了他们的生态系统,又如何能指望持续蓬勃发展呢?」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体量最大的KOL对pump.fun的公开批评。而在该推文发布的几小时后,pump.fun宣布向其生态内的6个meme币各发放1万美元的社区资助,这一行为被市场视为火上浇油,引发更多嘲讽。

评论区中充斥着类似的负面评价:
「我靠你。」
「真他妈搞笑。」
「你们每天赚那么多钱,却只给这些在你的生态里辛苦坚持建设的meme币们1万美元?1万美元能干啥?」
今年8月,在bonk.fun的挑战下,pump.fun推出了Glass Full基金会,花费约170万美元购入自家生态中一些综合表现良好的meme币。然而,自此之后,pump.fun再未对其生态内的meme币提供实质支持。约两周前,Glass Full基金会中的最后一只代币$neet跌破了买入价格,持仓全线亏损,总亏损约达137万美元。

那些曾坚定支持pump.fun的玩家,以及希望其能够重振meme市场的用户,如今失望至极。他们希望pump.fun能够扶持自家生态,而不是频繁转向其他领域,最终搞得一地鸡毛。
大量回购却未能提振$PUMP币价,加之玩家情绪日渐消沉,市场开始对pump.fun产生质疑。

「您如何解释$PUMP回购了超10%却仍然破发?」
与此同时,pump.fun官方推特及其联合创始人alon的推特陷入了长达约10天的静默,甚至连重要的更新「Mayhem Mode」都未提及。
值得注意的是,「Mayhem Mode」也被玩家猛烈批评。在Solana meme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该模式被认为是在竭泽而渔。
毫无理由的静默甚至引来了AI账号aixbt的批评:

「pump.fun收取了3亿美元的费用,但代币毕业率现在仅为0.7%。每天有12,610次启动,其中98次成功。该平台从99.3%的失败代币发射中获利。团队在13天前,也就是有史以来交易量最高的一周突然消失。据称他们的回购就是左手倒右手,这个产品本身就是一个价值榨汁机。」
随后,Lookonchain的一条推文更引发了市场关于「pump.fun跑路」的传言:

「看起来pump.fun自10月15日以来套现了至少4.365亿美元」
这条推文终于让pump.fun做出了回应。其联合创始人Sapijiju发推称,Lookonchain的推文完全不符事实,pump.fun并未套现任何资金,只是将ICO募集到的资金转移到不同钱包中,以便用于投资业务发展。

然而,这种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截至目前,pump.fun披露的收购仅有Kolscan和Padre,前者是一个追踪KOL交易盈亏情况的工具,后者是一个交易终端。而在收购Padre的消息发布时,pump.fun同时宣布Padre代币将不再使用,并且没有未来计划。
想象一下,Web2中一家公司被收购后,股东被告知手中的股票全部作废。这就是那天晚上发生的冷酷无情的惨剧,$PADRE的原持有者无处求援。

持有一个产品的币->终于看到被行业大公司收购了->瞬间翻倍美滋滋->发现收购方说代币从此没用了而且没有未来计划->脚斩
尽管pump.fun的跑路传言目前仍缺乏依据,但这是市场不满情绪的集中体现。如果说pump.fun只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企业,但在算计时完全不考虑人心,就绝对无法称之为精明的算计者。
当然,也有可能他们已经赚够了,什么都不在乎了。毕竟,空投从7月9日的推文说「coming soon」,直到今天也看不到任何soon的迹象。alon曾表示第四季度会是一个辉煌的季度,结果却是冷冷清清一地鸡毛。毫不尊重社区的不透明沟通与玩笑般的社区激励,让玩家们的反感值一升再升。
这让「战壕」如何说爱你,pump.fun?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