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专栏 | 区块链简史:区块链从哪里来,能获诺贝尔奖吗?
热议中的区块链是啥来龙去脉?为何去中心化?跟加密学什么关系?为什么和加密货币纠缠不休? 该颁个诺贝尔奖吗? 本文为区块链浓缩版简史。
二战和密码学

战后密码学牛人辈出




中本聪和比特币


V神和以太坊

2013年11月,19岁的天才俄罗斯神童Vitalik在旧金山公布以太坊的白皮书,开启“区块链2.0”时代。2014年Vitalik正式成立以太坊基金会,并进行第一次ICO,募集3千多个比特币,当时市值1800万美元。此后,数以万计的项目都在以太坊上发币,开启了ICO狂潮。以太坊的代币ETH也从1美元蹿升至最高1506美元,一跃成为全球市值180亿美元、排名第二的数字货币,仅次于比特币。Vitalik本人也被区块链圈称为“V神”。以太坊成功的原因在于它比比特币功能更加强大。如果说比特币是一块硬盘加内存,那以太坊就是加上CPU的一台计算机了。比特币网络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而以太坊更进一步,不仅利用区块链来作为分布式数据存储,还用智能合约来承担计算功能。因此上千多种区块链的应用(俗称分布式应用Dapp),都可以在以太坊这台计算机上开发运行,形成了一个丰富的以太坊生态。以太坊也当之无愧,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公有链项目。以太坊的出现也极大地促进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同时带动了其他公链的发展。
稳定币成为黑马

2014年7月Brock Pierce, Reeve Collins 和Craig Sellars 创立Tether前身Realcoin,同年十月发行和美元1:1的稳定币USDT,2015年Bitfinex交易所上市USDT(据传Bitfinex和Tether同一个CEO)。USDT的出现,标志着稳定币的崛起,随后几年一发不可收拾,稳定币市场份额逐年上升,目前市场交易份额已经超过比特币,奠定稳定币在数字货币界举足轻重的地位。以USDT为代表的稳定币,吸引了众多币圈企业蜂拥而入,瓜分巨大的稳定币市场。这股稳定币热潮引起另外两种大玩家的关注:一个是以中国央行为代表的各国央行,另一个是Facebook和摩根大通为代表的大企业。
中国央行加入战局

Libra宏伟又艰辛之路

2019年6月,Facebook经过1年多的筹备,正式公布Libra白皮书。Libra计划通过100个大牌公司和机构的联盟,创造出一个全球非主权稳定币和相应的金融体系,让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都能轻易的进行支付和结算。其潜在用户之多,使用范围之广,别说是数字货币行业前所未有,即便是在现有金融世界,也未曾出现过任何一个国家和金融机构达到过这个宏伟目标。Libra吸引了包括Paypal,Visa和Master等28家大牌企业和机构加盟。其白皮书发布引发全球各界人士的关心,影响面远超数字货币领域,Libra已经成为金融界持续不断的热门话题。
可是由于计划过于宏大和激进,Libra必然会撼动全球金融体系,破坏各国央行的发币权,加上Facebook本身在社交领域的垄断地位和不佳的口碑,各国监管全力反对Libra计划。导致一大批创始会员,在联盟正式成立之前选择退出。10月23日,Facebook CEO扎克伯格第二次到美国国会作为唯一证人参加关于Libra的听证会,他重申Libra建立一套高效普惠全球金融体系的愿景,并表示Libra需要获得美国所有监管机构的允许,否则Facebook不会参与甚至有可能退出Libra项目,试图打消立法者的疑虑。扎克伯格为了推动Libra,大打中国牌。他在听证会会上多次提到中国和中国央行,他认为国会应该支持像Libra这样的金融创新,使Libra成为实现美元霸权传播美国价值观的工具,如果Libra受阻,中国央行会利用在数字货币上的优势取代Libra,将会很快在全世界推行中国的一套数字货币体系和标准,严重动摇美元霸权和美国价值观。
中国高度重视区块链和产业创新
简单总结下区块链的历史
二次世界大战无线电通讯引发密码学的兴起并培育了大量密码学专才,战争结束后一批人加入国家安全机构和学校服务,研发出用途广泛的加密技术以及区块链基础理论,并进行了早期数字货币的探索。另一批人却追求隐私和个人自由,成立以加密技术保护个人隐私的极客组织cypherpunk。2008年金融风暴诱发cypherpunk组织成员中本聪推出比特币,实现“区块链1.0"版本的在数字货币方面的应用,2013年Vitalik推出以太坊,实现“区块链2.0”版在数字货币方面的应用。2018年以USDT为代表的稳定数字货币崛起,吸引中国央行和Facebook的加入。正当他们相互激励,竞相比赛谁先推出稳定币的时候,中国决定要把区块链技术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突破口,把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提升到另一个新阶段。
诺贝尔奖该颁吗?
聊聊关于区块链和比特币是否该获诺贝尔奖。
比特币领导的数字货币,无疑对全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符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标准。可是诺贝尔奖规定只能颁布给在世的真人,尽管很多教授想提名中本聪都因为其神秘身份而无法实现,只能期望中本聪在未来的某一天现身。
除了中本聪,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奠定整个加密学、区块链、数字货币领域基础的牛人David Chaum。如果区块链技术能继续发展并产生更多像比特币一样深远的应用,那David Chaum功不可没,很有可能符合诺贝尔奖的标准。可是诺贝尔奖项里有物理,化学,经济,文学,医学,和平项奖,都不涉及区块链。可见诺贝尔奖的设置,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潮流。当代社会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的信息技术,越来越深远影响人类的生活。诺贝尔奖委员会应该重拾当年增设经济学奖的勇气,增设一个信息奖项,相信facebook,微软,亚马逊,腾讯、阿里、苹果等高科技企业都会争先恐后为新设的信息奖捐钱。到时候,David Chaum就能众望所归捧走诺贝尔信息学奖,或者和中本聪一起拿也行,如果他愿意现身的话。
当然,不管是否获得诺贝尔奖,我们还是要感谢以下这些为技术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们的伟大创新。
1970 James Ellis, public-key cryptography discovered at GCHQ in secret
1973 Clifford Cocks, RSA cryptosystem discovered at GCHQ in secret
1974 Ralph Merkle, cryptographic puzzles (paper published in 1978)
1976 Diffie and Hellman, public-key cryptography discovered at Stanford
1977 Rivest, Shamir, Adleman, RSA cryptosystem invented at MIT
1979 David Chaum, vaults and secret sharing (dissertation 1982)
1982 Lamport, Shostak, Pease,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
1991 Stuart Haber and W. Scott Stornetta,Timestamp
1992 Bayer, Haber and Stornetta,using Merkle tree in blockchain
1992 Dworkand Naor, combating junk mail
2002 AdamBach, Hashcash
2008 Satoshi Nakamoto, Bitcoin
2014 Vitalik Buterin, Ethereum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