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无名代币」在神话加持下的崛起之路

隔夜的粥2024-12-13

原文作者:David Park

原文编译:深潮 TechFlow

导读

2个月前,我们注意到X平台上一个名为@SH L0 MS 的艺术家采取了一种非常规的方式发布了一个没有名称的代币,详见《炸豪车,发「空白」币,现在的 Meme 怎么越来越抽象?》。当时这个“空白”代币的市值仅为1M,但随着AI Agent热潮的推动,这一独特Meme的价格经历了多次波动后达到了78M CA:9qriMjPPAJTMCtfQnz7Mo9BsV2jAWTr2ff7yc3JWpump。

在这个Meme发展的过程中,两个分别代表神祇与恶魔撒旦形象的账号@god 和@s 8 n 与其关联起来,为这股抽象潮流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另类艺术Meme为何能形成共识并获得价值?本文或许为你提供了一个深入观察的角度。

正文内容:

概念艺术家@SH L0 MS 始终致力于挑战人们对价值、真实性及意义的传统认知。在其过往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将一辆兰博基尼炸毁,并将其残骸作为NFT出售,此举突破了收藏者对“艺术品”的理解界限及其愿意支付的价格上限。然而,他最新的“nothing”项目则更进一步探索了概念领域内的未知边界。该项目提供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虚无”——既无图像也无实际功能或明显益处,旨在测试在一个依赖数字稀缺性和故事力量驱动的市场里,叙述、炒作与集体信念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张力。

不同于将物品或图片转化为代币,“nothing”项目实际上是在尝试赋予一种缺失状态以价值。在这里不存在任何视觉上的震撼——没有生动的艺术创作,没有精细的细节描绘,也没有令人震惊的画面。这促使人们思考加密世界中的核心悖论:价值究竟是来源于产品本身的内在特质,还是由我们对其所赋予的故事和地位决定的呢?

这种观念并非完全新颖,在传统艺术史中也有质疑艺术价值体系的先例。但“nothing”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所处的加密环境,该环境由Meme经济和叙事传播共同塑造而成。通过将哲学层面上的“虚无”引入区块链技术,“nothing”项目探讨了互联网Meme文化与加密投机行为之间独特的反馈循环机制——两者均依赖于群体幽默感、共享价值观以及广泛参与度。

@NousResearch 的介入确保了“nothing”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Meme,而是一个多层次的思想实验、社会评论,以及由AI辅助完成的参与式行为艺术作品。这里的空缺成为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透过它审视文化幻觉的本质。甚至可以说,它可能演变成一种宗教形式。

@god 和@s 8 n 这样的Twitter角色为其增添了几分神话色彩,成为了数字时代的“神灵”。在神圣与邪恶之间的对话中,它呈现出一种寓言般的意味。“nothing”成为了关于存在主义讨论的一个舞台——创造与毁灭、有意义与无意义——所有这些都在我们聚集的公共论坛上上演着。

Meme能够将任意符号转变为文化归属感的象征,而加密市场则有能力把无形的叙事转换成实际存在的金融资产。在这两者的交汇点上,Meme蓬勃发展,因为Meme驱动的炒作可以推高价值。一只卡通青蛙、一位像素化的朋克,乃至一句简单口号,都可能因社区成员的集体意志而成为投资热点。

“nothing”项目将这种现象推向了极致。如果Meme的力量源自于集体叙事,并且通过共享信仰获得了价值,那么“nothing”项目就是在检验这种Meme与加密协同效应所能达到的极限。一个关于“虚无”的Meme能否凝聚起强大的社群?如果可以,这就证明了即使是最为空洞的叙述也能实现流动性,Meme文化可以从纯粹的概念出发创造意义。

Dogecoin最初只是一个网络笑话,但凭借社会共识和媒体宣传迅速成长为数十亿美元级别的资产,只因为它那只可爱的狗。CryptoPunks之所以受欢迎,则是因为社区将其视为数字遗迹。相比之下,“nothing”项目去除了所有的美学元素和早期采用者的光环,仅留下一个核心问题:我们是否会围绕“虚无”构建一个故事并进行交易?会有追随者吗?

“nothing”项目促使我们反思为什么会给某些事物赋予价值。在Meme币中,意义并不单纯来自于艺术性或实用性,而是源于集体同意某物的重要性。这是一种文化炼金术——将信仰转化为价值,将炒作变为价格底线,将笑话变成严肃的投资。

若“nothing”项目取得成功,这表明Meme和加密不仅仅是相互交叉;它们彼此创造。Meme提供了概念性的钩子——一块供笑话、批评和评论使用的空白画布——而加密生态系统则提供了可以将这种叙事货币化的市场。假如“nothing”未能引起兴趣,或许揭示出即便是Meme文化也需要一些基础——一个形象、一次眨眼、一个像素——来依附。

通过展示“虚无”,SH L0 MS邀请我们接受这份虚空并将之视为艺术。@NousResearch 提供了哲学视角,而@god 和@s 8 n 的评论将其转化成了一场数字道德剧。不仅仅是一场噱头,“nothing”探讨了Meme文化和加密投机之间的断裂线,质疑仅凭叙事是否足以从空无一物中创造出价值。

在一个Meme、讽刺和元叙事已经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领域,“nothing”可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象征——代表着文化相对主义、市场抽象化,以及支撑加密世界的强大Meme力量。它挑战我们内省:我们是收藏家、投机者,还是在一场不断自我创造笑料的互联网大戏中的傻瓜?

“虚无”的意义在于它迫使我们反思关于我们自身、我们的市场以及我们在网上编织的无形意义。通过呈现字面意义上的“虚无”,它凸显了Meme文化与加密之间的基本互动。在一个故事、符号和笑话能够创造真实财富的空间里,“虚无”问道:当最后一层实质被移除时,我们还会欢呼、投资并对它开玩笑吗?

最终,“虚无”可能会证明价值创造的能力是无限的——即使那里实际上什么都没有。

或者什么都证明不了。

附注:没有代币符号。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