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面临美国禁令:强硬立场下的转机与挑战

牛BB的2025-01-16

这可能是人类商业历史上第一次,一家拥有1.7亿用户和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选择以“不自由,毋宁死”的态度面对困境。1月15日,据报道,TikTok准备在周日在美国立即关闭服务,除非最高法院介入阻止“不卖就禁”的禁令。

根据计划,当用户尝试打开TikTok时,将会看到一条弹窗消息,引导他们访问一个网站了解禁令详情。同时,TikTok还会提供数据下载选项,允许用户保存个人信息。如果这一决定落实,标志着TikTok从持续抗争到无路可退的关键时刻,最终坚持不退,“生是人杰,死亦鬼雄”。

但似乎也并非全无希望。据央视新闻报道,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如何让TikTok在美国继续运营,“官员们正在‘探索选择’如何实施该法律,避免TikTok本周日被禁。”

TikTok「硬刚」之下 转机来了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自2019年美国政府提出国家安全审查以来,TikTok所面临的压力几乎没有停歇过。随着“不卖就禁”最后期限的逼近,TikTok宁愿采取果断措施直接关闭应用,让所有用户直面禁令冲击。这种选择无疑将使全球最大的短视频平台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距离最后期限仅剩三天时间,无论转机是否会在最后一刻出现,TikTok已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及其对自身价值的坚定捍卫。TikTok的故事不再仅仅是一个科技企业如何应对政治与商业压力的问题,而是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企业和用户之间复杂博弈的一个缩影。

正如其初出茅庐时一样,TikTok已经超越了短视频平台的角色,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重要棋子。站在生死抉择的关头,TikTok显然不是单纯追求商业利益,而是选择了更具历史意义的“硬刚”——不畏强权、不轻易妥协的态度,这种精神或将深刻影响未来科技行业与海外互动的方式。

01 TikTok 已退无可退

过去几天里,小红书上出现了大量外国用户的涌入,中外网友在这个App上互动频繁。然而,在这场表面繁荣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罕见的历史性时刻正在逼近。

一家在美国拥有高达1.7亿用户量及千亿美金市值的企业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这样的局面在商业史上实属罕见。

去年四月份,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立法禁止或强制母公司字节跳动出售TikTok。该法案随后由总统拜登签署生效,规定除非TikTok与中国母公司断绝关系,否则将于今年1月19日在美国被禁用。

这场针对TikTok的考验始于2019年11月,当时美国政府开始对字节跳动收购Musical.ly一事进行国家安全审查,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用户数据处理与存储方面。

此后数月间,美国参议院多次举行听证会推动相关立法,并于2020年8月由时任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TikTok在90天内剥离美国业务并施加一系列限制措施。尽管这些禁令并未立即执行,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TikTok展开了更加严格的审查。

到了2021年6月,虽然拜登政府撤销了特朗普时期的禁令,但实际上对TikTok的压力反而加大了。

TikTok曾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包括建立“透明度与问责中心”、成立内容顾问委员会、设立专门管理美国用户数据的安全公司(USDS)、实施名为“Clover”的数据隔离项目以及“Texas”数据安全项目等,年度运营成本均达到约10亿美元;还聘请了具有美国背景的高管,并与甲骨文达成协议,使其成为TikTok在美国的“可信技术提供商”,根据协议,甲骨文有权检查TikTok美国的源代码。

尽管TikTok为阻止提案做出了种种努力,如鼓励用户向国会代表投诉、在投票前几日投放广告宣传其数据安全举措等,但随着美国国会通过该法案,这些尝试最终都未能成功。

不过,TikTok并没有放弃斗争。去年五月,TikTok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裁定旨在封禁TikTok的《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法》违宪,并要求推翻该法案。
TikTok「硬刚」之下 转机来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九月份,TikTok及其创作者诉美国政府案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正式审理。TikTok及字节跳动主张,该法案要求的“合格资产剥离”在商业、技术和法律层面上均不可行,也无法在规定的270天内完成;即便法案要求的“有条件剥离”在操作上可行,也违反了美国宪法关于言论自由和个人自由的规定。

十二月份,美国联邦上诉法院驳回了TikTok的上诉,维持了要求字节跳动剥离TikTok美国业务的禁令。

一路走来,TikTok尽力抗争,如今已退无可退,或许只有“硬刚到底”,未来才可能有一线生机。

此外,有报道称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正考虑发布一项行政命令,暂缓执行禁令60至90天。尽管特朗普任期将从禁令生效后第二天开始,但报道中并未说明他打算如何合法实施这一措施。

上周,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爱德华·马基在参议院发表讲话并在TikTok上直播,提到计划提出立法延长TikTok“不卖就禁”的最后期限270天,称禁令生效将严重打击美国社会文化生态,数百万美国人将失去表达渠道,并严重影响那些依赖该应用建立社交联系和谋生的人。

然而,倒计时只剩三天,变数会发生吗?

02 中美互联网世界,打开一扇窗?

无论是直接关停、继续运营还是暂缓执行等待特朗普上台后再做判决,TikTok在美国的命运将在三天后揭晓。

但是,站在当前的时间点上,特别是考虑到小红书上的“戏剧性”一幕,我们已经开始思考:TikTok命运尘埃落定之后,中美互联网世界将何去何从。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即使TikTok被封禁,抖音开放国际注册后美国用户大量涌入国内避难的说法并不现实。
TikTok「硬刚」之下 转机来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1月15日起,抖音上出现了许多显示IP地址位于美国、英国、俄罗斯、泰国等地的用户视频,手机号注册页面也显示出多个国际电话区号可供选择。

但这并不意味着抖音已经开放了海外IP注册。对此,字节方面没有直接回应抖音是否开放海外用户注册,而抖音集团李亮则在微博上表示:“有海外IP不代表是海外注册用户。另外我们发现,这一波也有很多人浑水摸鱼,搬运视频冒充外国用户,尤其是某些黑产团伙试图借此机会涨粉养号。鉴别这类账号有一定难度,这几天我们在积极治理,目前已经处置了一万多个仿冒外国用户的账号。”

换句话说,目前出现在抖音上的大量外国人录制视频,部分可能是海外搬运或是国内黑产团队利用“假老外”引流。

即使不谈外国用户注册国内APP可能涉及的国内外监管问题,外国创作者和用户进入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后能否融入这些中国互联网社区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显然,小红书尚未做好国际化准备。一个例证是,今天的小红书APP缺乏X、Instagram、TikTok等国际化应用必备的翻译功能,大量海外用户涌入后,评论区的跨国交流仍然依靠中国用户说英文或使用翻译器。当然,这不是复杂的技术问题,以当今AI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来看,高质量多语种翻译很容易实现,如果有必要的话,小红书的产品团队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功能。

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如何在这些以国内社区为主的平台上做好国际化的用户运营。

今天来小红书“避难”的海外用户,最初动机大多是对封禁TikTok的不满,而与国内用户愉快交流,则主要是出于初次接触真实中国用户的“新鲜感”。小红书社区的特点是“分享真实生活”,虽然有时比现实生活更精致一些,但对于95%以上都没有去过对方国家的中美用户来说,这种交流充满了新鲜感。

不论是分享对方的美食美景宠物,还是帮忙做英语作业,抑或是玩一些“你给我发F22舱内图,我找你要六代机设计图”的国际梗,这种真实的交流对中美用户而言都是新鲜的。

对于一个社区的长期用户运营而言,新鲜并不足以“保鲜”。就像中国给部分国家民众开放免签停留后,不少外国人来中国旅游一样,小红书现在也成为了一些美国人的赛博打卡地。

当新鲜劲过去后,关键是要让海外用户在这里“生活”,每天使用并消费内容;让海外创作者持续投稿并获得商业收益。小红书仍需像其他海外产品那样按IP区域运营用户,并进一步构建海外运营和商业化体系,这与字节当年的做法并无二致,还需与字节的Lemon8和Instagram等同类产品展开竞争。

即便无法完全替代海外同类产品,在特定场景下发挥价值,为海外民众了解真实的中国打开一扇窗户,小红书仍有可能借此次机会发掘新的可能性。

事实上,就像过去留学生群体使用小红书作为留学生活攻略指南一样,在小红书的海内外用户交流中,依然可以看到热闹和新鲜之外带来了很多实用性的交流。例如,中国用户为希望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提供当地景点和美食攻略,地道的欧美人为中国学生讲解英语语法。这种对用户的“真实有用”一直是小红书社区的基础,加上这次契机,也可能成为小红书国际化破局的起点。

无论如何,TikTok事件的影响早已超出了单纯的产品范畴。1月19日后,一切答案将逐渐揭晓,由此引发的诸多挑战与机遇将成为我们未来长期思考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