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原生Rollup:迈向无需信任的可扩展性
作者:Donovan Choy,Blockworks;编译:白水,金色财经
尽管以太坊基金会内部正经历一些动荡,但关于“世界计算机”的研发工作并未因此停滞。
以太坊研究员Justin Drake近日在ethresearch论坛上发布了一篇关于名为“原生汇总”的新型Rollup设计的文章。对于非技术背景的人来说,理解不断演进中的以太坊Rollup架构可能略显复杂,尤其是当涉及到整个基础设施栈时。
简而言之,原生Rollup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以太坊L1验证者来处理状态转换函数及其验证过程。
这一方法不同于Optimism Rollup(如Optimism、Arbitrum)或zk Rollup(例如Starknet、ZKsync),后者将大部分计算任务转移到L2层面,并通过欺诈证明或零知识证明系统生成状态根和证据再返回主网进行确认。
由于这些证明机制涉及复杂的代码实现且易受错误影响,这促使了诸如Taiko等依赖于以太坊L1验证者执行排序操作的“基于”Rollup设计方案出现,以解决因集中式排序器带来的安全顾虑。
回到原生Rollup的话题上。Drake提出的方案建议添加一个“执行”预编译功能(即EVM内置函数),专门用于验证用户交易的状态变更情况。此举带来了如下几项改进:
- 原生Rollup项目不再需要建立及维护成本高昂的专业证明节点网络,因为所有必要的验证工作都将由L1层验证者承担。
- 此外,它还免去了设立复杂治理结构的需求,比如不再需要依靠信任委员会批准合同更新以保持与EVM兼容。
以上两点变化共同作用下,使得原生Rollup能够真正意义上地继承以太坊L1的安全特性,从而变得“无需信任”。
最后,就像其他类型的Rollup一样,原生Rollup同样具备“同步组合性”,意味着不同Rollup链之间的交易可以被整合起来处理,而不是分散开来。这种能力有助于恢复L1与L2间资产流动的无缝体验,解决了长期以来跨链桥接所面临的用户体验挑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较之下,原生Rollup并不受限于每12秒一次的区块时间限制。这是因为有了“执行”预编译的帮助,L1验证者仅需校验零知识证明而无须亲自执行相关计算。
那么,原生Rollup是否有助于缓解ETH价值积累的问题呢?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根据现有信息显示,随着新预编译机制的应用,ETH将成为完成交易结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去除L2层级上的管理机构(及其代币)也有望让更多的价值回归到作为核心支撑力的ETH之上。
综上所述,原生Rollup标志着朝向强化以太坊整体价值主张以及确立ETH在去中心化生态体系中基础地位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