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真的缺乏内在价值吗?
文章作者:Trey Sellers 文章编译:Block unicorn
随着比特币价格从其历史最高点109,000美元下跌约25%,批评者们再次活跃起来。针对比特币的一种常见批评是它缺乏“内在价值”。这种论调常被怀疑论者自信地提出,似乎只要宣布这一点,就能彻底否定比特币的重要性。
那些批评比特币的“分红派”尤其令人恼火,他们为了短期收益而选择忽视更大的图景。
对此,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并揭示所谓的“内在价值”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内在价值?
根据《牛津词典》,“内在”意为“天生属于的,必不可少的”。因此,“内在价值”应指资产价值中某种与其本质属性不可分割的部分。
Investopedia将内在价值定义为:
“……通过客观计算或复杂的金融模型得出的资产价值衡量,而不是使用该资产当前的市场交易价格。”
然而,进一步阅读会发现一个矛盾:对于如何计算公司或股票的内在价值,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分析师通常通过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来评估资产的实际财务表现,进而确定其内在价值。
例如,折现现金流(DCF)分析是一种常用方法,但它依赖于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这显然并非真正“客观”的结果。事实上,市场以不同价格交易资产的事实本身就表明,DCF估值并非资产本身固有的。
那么,为什么一些不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如黄金)仍能获得高估值?黄金虽然在工业和珠宝领域有用途,但其市场价值远超这些实际需求。同样,房地产的价值也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差异巨大。
由此可见,当人们谈论“内在价值”时,他们实际上指的是“效用”。股票与企业的现金流挂钩,提供了收入流的效用;黄金满足了装饰和工业需求;房地产为人提供了居住空间或度假场所。
但必须承认,每个人对资产价值及其效用的看法各不相同。
所有价值都是主观的
一切价值都源于我们的内心。
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曾指出:“价值是节俭的人对他们所拥有的物品对于维持生活和福祉的重要性做出的判断。因此,价值并不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举例来说,在沙漠中濒临渴死的人可能会视一杯水为无价之宝,而对于随时能获取干净水源的人来说,水可能毫无价值。水本身的物理属性没有变化,但其价值却因情境和个人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样,一幅画作之所以能在拍卖会上卖出天价,不是因为画布或颜料的成本,而是因为它承载了文化意义或象征地位。
尽管如此,价值并非随意或无意义的。它与人类的心理、文化和经济行为密切相关。个体基于效用、稀缺性、文化意义或情感依附赋予事物重要性,从而形成对特定事物的价值判断。
当我们思考金融资产的价值时,一切都是投机性的。无论是股票、房地产、黄金还是比特币,每种资产的价值主要来源于个体对其未来价值的信念。这种信念塑造了今日的需求,并推动价格上涨或下跌。
比特币的估值
综上所述,以下几点已清晰可见:
-
没有任何东西具备真正的“内在价值”,至少不是大多数人理解的那种含义。
-
个人根据自身看法和优先级对资产进行主观评估。
-
购买、出售或持有任何资产本质上是对未来的投机行为。
比特币的估值方式与其他资产并无二致——它们都没有所谓的“内在性”。人们审视这些资产,根据预期从中获得的效用和回报决定其价值。
随着时间推移,比特币的独特特性逐渐显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
绝对固定的供应量,无法被政府、银行或其他强大利益集团改变,从而避免了通货膨胀。
-
数字化特性和全球转移能力使其能够低成本、快速地传输至世界任何地方。
-
持有私钥意味着用户对财富拥有完全控制权,且无需依赖第三方机构。
转向讨论效用而非内在价值,立即暴露出反对比特币的批评者的逻辑漏洞。如果价值取决于资产提供的效用,而这种效用显而易见,那么比特币对许多人来说无疑具有显著价值。这也是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现象。
目前,比特币的市值已达数万亿美元,随着更多人认识到其效用,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长。
总而言之,比特币的价格将继续因人们的认知变化而波动,但正如其他资产一样,这一过程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内在”价值。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