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与Web3 AI项目对比:产品驱动还是资产包装?
原创|Odaily星球日报(@OdailyChina)
作者|Wenser(@wenser 2010 )
在经历了此前AI Agent概念币的炒作热潮后,Web3 AI项目进入了短暂的冷静期。为了更好地理解Web2与Web3 AI项目的差异,笔者前往杭州参加了两场AI相关活动,包括一个多元化的AI Hackathon以及一场以AI为赚钱工具的线下社群活动。通过这些体验,我对Web2与Web3 AI项目之间的显著差异有了更深的理解。
Web2 AI VS Web3 AI:最大区别在于沉淀结果
在我看来,Web2 AI与Web3 AI的核心差异在于最终沉淀的结果。前者以产品为核心,无论是大模型、AI应用还是解决方案;而后者则更多以代币资产为核心,其本质是创建“概念资产”,并依靠代币市场表现衡量成功与否。这也是为何此前GOAT、AI16Z、ACT、swarms等AI Agent概念代币在热潮过后迅速冷却的原因。
开发者群体:全民皆Dev VS 技术类Dev
参与了两次Web2 AI线下活动后,我深刻感受到两者的开发者群体差异。Web2 AI活动吸引了广泛的人群,从八九岁的孩子到年过花甲的老人,都对AI充满热情;而Web3 AI项目则主要局限于技术型开发者,其他人群更多通过代币交易或投资的方式参与其中。
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Web3的高门槛和狭窄应用场景,使得许多人望而却步;而Web2 AI更贴近互联网生态,尤其是在Cursor、Windsurf等AI编程工具出现后,“全民皆Dev”成为可能。
AI Hackathon上的两位“最小参赛者”
项目起点:从需求出发 VS 从市场出发
Web2 AI项目通常从用户需求出发,旨在解决具体问题,从而创造利润;而Web3 AI项目更多从市场叙事出发,围绕算力、算法、数据等热门话题构建概念,并谋求融资。因此,Web2 AI项目多聚焦于应用层,而Web3 AI项目则更倾向于采用“算力、算法、数据”三分法进行筹备。
相比之下,目前多数Web3 AI项目的核心问题可能是:“如何创建代币?”、“如何将AI概念代币卖给市场换取流动性?”
Hackathon主题:AI解决问题大赛
项目运营:产品驱动 VS 注意力驱动
在运营策略上,Web2 AI项目通常以产品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功能演示和场景适配来实现增长;而Web3 AI项目则更注重争夺市场注意力资源,因为注意力直接关联流动性。在Web3领域,注意力甚至被称为“最贵的资产载体”。
单纯的好产品很难在Web3 AI领域获得关注,这里信奉的是“谁声音大谁能获得更多注意力”。多数Web3 AI项目只是Meme币,缺乏实际技术应用。
AI是最好的“涂鸦笔”
退出机制:商业模式盈利 VS 代币流动性
在退出机制方面,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Web2 AI项目依赖商业模式盈利,通过订阅费用、会员机制等方式吸引用户使用并获取收益;而多数Web3 AI项目只能依赖代币流动性退出,因为这些项目的真实用户寥寥无几,类似于以太坊生态中部分L2网络的“鬼城”现象。
这种截然不同的退出机制也决定了,前者更注重产品,后者更注重代币资产。
让AI管理AI,AI服务于赚钱
小结:当AI已成往事,Web3 AI项目需等待Web2技术溢出
身处2025年4月,在经历了去年底到今年初的两波AI项目炒作热潮后,Web3 AI项目暂时进入了“建设期”。随着市场注意力和流动性的紧缩,名人效应和市场热点逐渐退潮,Web3 AI项目能否重整旗鼓,或许只能等待Web2 AI巨头及初创企业的技术溢出。
否则,Web3 AI项目可能仍只是一个用AI概念包装的“代币盘”,认清现实才是关键。
图片来源:
良仓十周年,AI Hackathon大赛现在进行时
决定业务天花板的,不是AI有多强,而是你与AI有多亲密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