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 Parker:探索Web3资产与传统资本的融合之道
全球区块链商业理事会中国及日本事务顾问Emily Parker与多位行业专家围绕“如何架接Web3资产与传统资本的桥梁”展开深度讨论。以下是来自圆桌会议的核心观点:
参与嘉宾:
UTXO Management管理合伙人,Tyler Evans
HashKey Capital合伙人,Jupiter Zheng
Plume Network增长负责人,Anthony Blackburn
Emily Parker(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延续此前关于传统资本如何进入数字资产领域的讨论,并进一步探讨更多细节。今天的对话将更加开放,欢迎大家随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抛砖引玉:老钱到底意味着什么?
Tyler Evans:在美国,2024年是比特币机制化的元年。传统资产管理机构、家族办公室、主权基金和养老金管理机构都对加密资产表现出浓厚兴趣,这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机构化趋势。
Jupiter Zheng:在传统定义中,“老钱”指那些来自于大型机构、银行或家族办公室的资金,而“新钱”则可能源于数字交易等新兴领域。香港市场正处于传统资金向加密圈流动的关键阶段。
Anthony Blackburn:家族办公室和信托基金是“老钱”的代表,他们正逐步尝试与加密资产互动,这一趋势值得关注。
区域差异:亚洲与美国的不同表现
Emily Parker(主持人):亚洲和美国在加密资产接纳上是否存在本质差异?还是仅仅是区域性问题?
Anthony Blackburn:亚洲市场的机构化进程不如美国成熟,尤其是在与家族办公室合作时,需要更多时间建立信任。香港复杂的监管环境也使得许多投资者对接加密资产持谨慎态度。
Jupiter Zheng:在美国,许多机构已公开记录其加密投资,但亚洲投资者出于各种原因更倾向于保持低调。例如,部分亚洲投资者通过间接方式投资美国BTC ETF基金,以避免被公众知晓。
挑战与壁垒:阻碍机构参与的因素
Emily Parker(主持人):尽管我们看到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加密资产的趋势上升,但具体面临的壁垒是什么?
Tyler Evans:从美国来看,监管壁垒已逐步消除,但教育和声誉风险仍是主要障碍。大机构公开持有比特币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声誉风险,即使仅占资产配置的1-2%。
Jupiter Zheng:传统机构通常将资产托管于私人银行,要转向加密资产,需要说服这些机构将资金转移到其他持牌托管方。如果传统银行能提供此类托管服务,则可以降低进入门槛。
ETF与比特币投资的未来
Emily Parker(主持人):ETF在香港的发展情况如何?当前面临哪些挑战?
Jupiter Zheng:香港ETF市场初期存在一定的参与限制,尤其是KYC要求使得许多散户无法参与现货ETF交易。不过,随着政策逐步放松,ETF市场仍有巨大潜力。
Tyler Evans:值得注意的是,ETF作为一种中介产品虽符合普通投资者的需求,但与去中心化的加密理念存在一定冲突。然而,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ETF提供了更好的可接受性和便利性。
北美市场动态
Emily Parker(主持人):美国近期对比特币和加密行业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对全球市场有何影响?
Tyler Evans:美国正在积极推动比特币战略储备计划,这对全球加密行业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预计今年年底前将看到更多进展。
Anthony Blackburn:这一趋势将引发其他国家效仿,例如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也在密切关注美国的动向。
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新机遇
Emily Parker(主持人):最后,我们来谈谈代币化的进展。这是否为传统资本进入加密市场提供了新路径?
Anthony Blackburn:代币化为“老钱”进入加密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尤其是在艺术品和真实世界资产领域。需求端的桥接已经显现,未来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