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 Buterin:隐私是数字时代自由与秩序的基石

瑾年说币2天前

如果你近期浏览了推特,应该已经注意到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再次敲响警钟:“隐私问题不能再被忽视。”

这一次,他并未谈论抽象的“人权”概念或零知识证明(ZK)的技术突破,而是直接指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我们正步入一个信息焦虑的时代。人工智能(AI)变得愈发聪明,数据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不仅是在“裸奔”,更是被扫描、建模、评估,并最终被精准地商业化利用。

甚至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次简单的“接受所有 Cookies”操作,就可能让你的数据流入广告商、风控系统或下一个决策代理手中。

Vitalik 在推文中写道:

“谁掌握信息,谁就拥有权力。”
“AI 可以阅读我们的数据,未来甚至可能解读我们的思想。”

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事实上,这正是 Y Combinator 和 OpenAI 多年来推动的技术落地路径。

而 Vitalik 所提到的关键技术,正是过去十年低调发展、如今逐渐走入主流视野的——全同态加密(FHE, Fully Homomorphic Encryption)。

什么是全同态加密(FHE)?

用一句话概括:让 AI 在“看不见”的数据上完成“看得懂”的计算。

例如,你可以将一张加密的 X 光片输入 AI 系统,它无法看到内容或识别你的身份,但却可以告诉你:“你需要进一步检查。”整个过程无需解密数据,AI 不会存储、上传或泄露任何信息,只有用户自己能够解密最终结果。

这种技术体现了矛盾中的美感:不透明的数据,得出了透明的结论。

而这一机制,正是通往下一代“加密智能体(Encrypted Agents)”的核心钥匙。在这种模式下,智能体可以为你提供帮助,却对你“一无所知”——这才是真正的“数据合作而非数据出卖”。

Vitalik 的观点正确,但谁在行动?

答案之一便是 Mind Network、Privasea 等专注于 FHE 技术的项目。

其中,FHE 领域的头部项目 Mind Network 近期已不再是冷启动阶段:其代币生成事件(TGE)后的市场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在路线图发布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一切的背后,是过去两年的技术积累与产品沉淀,以及对叙事节奏的精准把控。

更重要的是,Mind Network 始终坚持基于 FHE 技术进行扩展,提供了三大核心方向:数据主权 + 加密计算 + AI 原生链。

Mind Network CEO Christian Pusateri 最近也在推特上强调:“在 AI 时代,计算必须加密,智能体必须自治,数据必须主权化。”

他们的目标并非打造一个更强大的 Skynet,而是构建一种全新的数字秩序:用户拥有数据主权,自主选择交互边界,在享受便利性的同时不必担心隐私泄露。

这正是 Vitalik 所倡导的“隐私协作系统”的发展方向,而 Mind Network 正在为这一愿景构建真正的加密基础设施。

FHE ≠ ZK,但它们是并肩前行的双子星

许多人可能会问:既然已经有了零知识证明(ZK),为什么还需要 FHE?

ZK 让我们能够在不暴露原始数据的情况下验证某个声明的真实性,而 FHE 则允许我们在数据全程加密的状态下进行任意计算。

一个是“验证信任”,一个是“计算信任”。前者保证“你提供的结果可验证”,后者确保“你执行的过程是安全且加密的”。

在智能体时代,这两种技术将成为关键组合:ZK 负责证明没有作弊行为,FHE 则负责让智能体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运行逻辑。

如果说 ZK 是一把“看清真相”的放大镜,那么 FHE 就是一把“锁住自由”的加密钥匙。

从玩梗到操作系统:智能体的未来

过去几个月,Web3 社区围绕“智能体(Agent)”展开了大量讨论,从 AgentFi 到 AgentChain,从 Meme 到生态建设。然而,真正能让“智能体”从一句玩笑变成完整系统,依靠的绝不仅仅是情绪,而是扎实的工程实践。

Vitalik 在文章中明确指出:“相比 90 年代的密码朋克,我们现在拥有更多工具。”他提到的 FHE、ZK、模糊计算、可信硬件,甚至新一代多方计算(MPC)方案,都可能成为未来 AI 合作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是:谁在开发 SDK?谁在编写框架?谁在运行第一条智能体链?

答案是:Mind Network 正在基于 AgenticWorld 推出一系列模块化组件,如 AgentEnroll、AgentTrain 和 Encrypted Storage SDK,帮助开发者部署具备数据自托管能力的智能体。

他们还计划打通 Web2 应用层,使普通开发者能够快速构建基于隐私计算的 AI 服务。

换句话说,他们不仅在构建加密计算的操作系统,还在打造加密版本的 ChatGPT:既理解用户的意图,又保护用户的隐私。

我们真的需要隐私吗?

这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过去,当我们谈论隐私时,总带有一种沉重感——它像一道防线,也像一面墙;既像是在对抗世界,又像是在退让自由。然而今天,隐私的意义或许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单纯的自我保护,而是赋予合作以边界,赋予自治以秩序。

当 AI 日益成为生活中的数字代理,当你的所有决策、习惯乃至思考都能被机器预测,我们可能需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在未来的数字世界里——你,还是你吗?

隐私不是附属品,而是新时代的主轴

Vitalik 挥舞着隐私的大旗,提醒我们要建立对开源隐私工具的信任基础。与此同时,项目方和开发者们正在全力投入“数据不出链,计算不出密”的工程战场。

从市场热度到产品发布,从社区动员到开发者增长,我们见证的不仅是短暂的叙事热潮,更是一个新秩序的雏形。

隐私,可能不再是一种妥协;而是你与 AI 合作的起点,是你避免被规训的保障,是你数字身份的护盾,也是你在 Web3 世界中实现主权的唯一途径。

如果说 ZK 让我们“看见信任”,那么 FHE 就是让我们放心交出数据,却不交出自由的魔法。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